如果康熙帝不削三藩,允许三藩世袭罔替,对清朝会有什么影响?
想了半天,这问题有点像“你觉得让班主任永远当年级组长,学校会咋样”——有点刺激。
不过康熙爷那脾气,我是真信他能憋出内伤来。
三藩世袭罔替?
南方直接变成三个独立王国。吴三桂、尚可喜、耿精忠仨人各自为政,财政自己收、兵权自己握,还能收留一堆心怀鬼胎的前朝余孽。大西军、大顺军的老伙计们都在里面混饭吃。这种配置,不是“地方豪强”,那是“国中之国”。
清廷每年得给他们发银子,美其名曰养兵,其实跟交保护费差不多。财政压力大到爆炸,一笔钱出去,全靠嘴皮子讨好才能要回来点啥。不仅如此,这帮人还随时可能翻脸。
说白了,只要中央弱一点,他们就开始琢磨新花样。不削他们,就等着哪天被反噬吧。
吴三桂手下那个方光琛,本来就是个被清廷踢出来的秀才,结果跑去投奔吴总管,还真混出了头。据说这哥们专门给吴三桂出馊主意——造反?行!我教你怎么写檄文!啧啧,有种历史版小作文带师既视感……
而且别忘了,这些地盘上聚集了一批对清廷极度不满的人。有仇报仇,有怨报怨,小团体天天开吐槽大会。这局面,要搁现在,就是微博热搜常驻选手。
有人说:等着把吴三桂熬死就完事儿呗。他们想得太美啦!换个人上台,说不定更猛呢。一代不行,还有二代、三代……指望对方家族自毁长城?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吧!
最离谱的是,如果碰上外部威胁,比如噶尔丹从西北杀过来,康熙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应付啊。一边担心后院起火,一边还得防着蒙古骑兵冲进北京城。这时候南方再闹腾一下……双线作战算啥?妥妥“三明治夹击”,脑壳疼!
而且削掉这几个异姓王,是为了让皇帝一家独大,否则宗室亲王都看笑话:凭啥我们这些八旗正统不能世袭,你们几个外姓倒爽歪歪占地称霸?
当初皇太极封“三顺王”的时候,就已经惹恼一堆贝勒兄弟。有的人当场拍桌子抗议:“咱家亲戚只能传两代,他外人倒能千秋万代?”后来铁帽子王制度死抠标准,也就是怕乱套。但只要南方这几位继续牛气哄哄,那些郡王亲王心理肯定崩溃:我们祖宗拼命打江山,现在轮到别人分蛋糕?
如果放宽铁帽子标准,全国遍地都是世袭罔替的大佬,那财政直接炸锅供不起;可是不放宽,又显得中央软弱无力,被下面拿捏。当年明朝末期,就是这么玩脱的——宗室太多,全靠发工资养活,然后大家一起摆烂拖垮国家……
更骚的是,要是哪天宫里闹九子夺嫡(历史确实发生过),这些郡王亲戚联合起来,再拉拢一个或两个南方异姓诸侯撑腰,很难保证不会出现玄武门升级版剧情:宫斗+地方割据联动直播间上线。“失败的小皇子跑路找舅舅借兵”,听起来比电视剧还精彩。
还有一点挺微妙。如果真的允许他们一直这样下去,不只是经济和军事上的隐患,更关键是思想层面的松动。谁还信什么“大一统”?满汉一家也别提了,每个人都盯着自己的小算盘数银票,看谁先撑不到年底破产拉倒呗!
讲真,当时签《尼布楚条约》其实也是因为东北扛压能力有限,只能退一步求稳,把重心转回国内平叛。如果连内部安定都搞不定,还谈什么北疆安全线啊?外交只能丢分,人家沙俄见缝插针抢便宜货,你哭都没处哭去……
再细思极恐一下,如果真成这样,以后雍正乾隆也不用折腾改革纳税啦,因为压根轮不到他们操心全国账本,各路诸侯早把财源卡死在地方府库里。“你北京缺钱关我屁事?”这种态度估计会流行起来,到时候想办件正经事,比登天难十倍百倍。
甚至于,从社会心理层面看,“天下归心”彻底泡汤,大伙认祖归宗只认身边土霸王,不鸟京城圣旨。“今天东厂抓人明天我照样逍遥法外”,这种江湖气息浓烈到飞起,比水浒传还水浒传……搞不好最后整个中国地图全变马赛克风格,每块地盘都有自己的Logo和吉祥物,美其名曰“特色自治”。
有朋友问:“万一遇见特别英明神武的新继承者呢?”拜托,好运不会次次降临,一个闪失就血雨腥风。而且这种局势越拖越僵硬,中枢越来越空虚,下层越来越膨胀,到头来谁管得住谁呀?
总之嘛(哎呦,自觉删掉这个词),感觉那画面比春晚群口相声热闹多了,但绝不是正常国家该有的模样。
突然想到一句老话,“兔死狗烹”。只不过这回不是兔,是狼,而且还是养在自己院子的狼。
诶,你觉得假如真按这个剧本走下去,会不会提前两百年解锁民国模式啊?
留言区随便聊聊哈,我看看有没有同道中人脑洞更野~
免责声明: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网友评论,不构成历史结论,仅供交流探讨参考
配资公司排名10强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